随着日历翻过最后一页,新的一年也逐渐拉开了序幕。原本延续的还在继续,从前没有的现在也已经有了发展的迹象。
但据专业人士预测,2025年,全国大约50%的家庭将会面临三个不可避免的危机。
这三个危机处于不同的方面,对应的人群也各有不同。
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这对已经沉浸在新年氛围的家庭来说,这件事无疑如一桶冰水,浇熄了原本沸腾的热情。
那么这三大危机究竟是什么?中国14亿多的人口,居然有一半的家庭都无法逃避掉这样的威胁?
展开剩余88%在大环境的影响下,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不景气。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尚未完全恢复,国外的贸易局势波诡云谲。
企业不断紧缩规模,企图在市场这条波澜频起的大河上保住自己这艘摇晃的船。
2025年,50%的家庭可能同时面临着被解雇和求职的问题,在无法遏制的压力下更加无力前行。
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裁员,不少家庭因此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,生活越来越艰难。
而近年来应届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,就业通道愈发紧窄,许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。
毕业生基数大,而就业岗位又逐渐减少,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在寻找工作中浪费掉一年,原本占优势的应届身份也失去了。
2024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就已经达到惊人的1176万,而这些人无法寻求到合适的岗位,只好等到无数个下一年去碰碰运气。
而失业的人越来越多,经济环境如果不发生改变,那么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形成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。
社会上无业人员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,岗位稀少,鱼多水少。有些中途被辞退的人并没有其他擅长的技能,在原来的职位无法和他人比拼,其他的职业也没办法胜出。
纯粹的担忧无法解决问题,除了失落,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。
随着科技迅速发展,人工智能发展空间庞大,AI对话也日益火爆。
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就业前景较广,且专业度较高,发展程度较低,急需人才的领域。既能保证就业,也能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可动摇,被辞退的风险就会更小。
已经毕业或者正在寻求工作的人群可以将眼界放宽,不纠结于一定要专业对口,也不用担忧是否体面,只要有一份工作,就牢牢抓住机会,可以将这份工作拿来过渡,继续寻求更加心仪的工作。
而且虽然就业前景不好,但是国家也在不断做出努力,只要坚持下去,总能有所改变。
不仅工作越来越难找,大家观察一下四周,是否能感觉到,近二十年来的物价上涨真的堪称飞速。
就以最常见到的早餐行业为例,原本三块钱就能买到一家人都能吃饱的早餐,但现在的三块钱只能买到两个肉包子,更别说豆浆油条这些,一个月仅仅是吃饭这一方面就是不小的开支。
曾经孩子们还会拿着几毛钱去商店买糖,现在别说几毛钱的糖了,连纸币也很少再见到了。
移动支付方便了人们的出行,但好像也令人模糊了对钱财的概念。
曾经握在手中的钞票变成屏幕上一个数字,很多人会发现钱不够花,部分追求超前消费的年轻人甚至会刷爆信用卡。
物价上涨,存款却在不断贬值。国家为了经济发展,不断下调利率刺激消费,曾经存进银行的钱,在当时可能是一笔巨款,现在再看,似乎完全没有当年值钱了。
钱越来越不够花,虽说工资也在上涨,但收入和支出几乎对等,能留存下来的余钱也根本没有多少。
最惨的应该是曾经贷款买房的人,钱贬值了,可生活消费越来越大,要还的钱却是一分都少不了的。
如果这时候又因为企业为了保全自身而被解雇,可以说一家人的生活就此彻底陷入困境。
物价飞速上升,存款逐渐贬值,那么这些家庭将来又要何去何从呢?
有些人可能会决定进行一些投资,为家庭增加一些额外收入,但挑选理财产品尤其要谨慎。
一旦遇到投资骗局,不仅赚不到钱,原来的本金也会全部石沉大海,成了一堆梦幻泡影。
因此进行理财一定要进行专业的评估,最好购买风险相对较低的基金,且保留大部分存款。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,这是较为稳妥的选择。
在存款缩水的同时,房价也在逐年下跌,楼房市场趋向饱和,拥有充足流动资金的开发商也越来越少。
原本手里握着很多套房子,期待房价上涨可以大赚一笔的人此刻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。
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少,年轻一代的购房理念也有一定的转变,他们不再执着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,认为租房也可以过的很好。
但其实这也是由于薪资较低,存款不够导致的无奈选择。
房价降低对普通无房家庭来说或许是件好事。
他们追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,但因为房价过高所以无法实现。
而房价下跌给了他们实现心愿的机会,凭借原来并不够买房的积蓄,现在或许已经可以买下一套地段不错的新房子。
购买新房屋也可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归属感让他们可以安定下来,也减少了开支中房租的一个大项,只要继续努力,坚持不懈,生活想必就会越过越好。
随着经济逐渐复苏,市场将会逐渐向好发展,虽然上文所说的三种危机正威胁着全国将近一半的家庭,但只要应对得当,不惊慌失措,还是可以平稳度过危险的。
大家可以提前做好准备,合理规划现在的存款,为可能发生的冲击留好余地。
风险和机遇并存,2025年或许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,大家不必过度惊慌,尽量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新的一年。
发布于:山东省
